小學元曲精選十首
2023年01月28太原中原網發布關于【元曲精選十首,元曲歌曲夜啼烏】,元曲精選十首長,文章元曲精選十首中明確表示: 元曲精選十首拼音,著名的元曲,小臨海曲,十首,又湖州作,四首,題畫贈王仲和元代,倪瓚曾住南湖宅,于今已十年,發新涂金水亭元代,何中振衣上野航,回首謝山阪,西湖竹枝歌,九首小臨海曲,十首,又湖州作,四首,題畫贈王仲和元代,倪瓚曾住南湖宅,于今已十年,發新涂金水亭元代,何中振衣上野航,回首謝山阪,西湖竹枝歌,九首。
小學元曲精選十首,元曲精選十首下載,|,元,·,黃公望《富春山居圖》。
雙調·小圣樂,《驟雨打新荷》元,元好問。
綠葉陰濃,遍池亭水閣,偏趁涼多,海榴初綻,朵朵簇紅羅,乳燕雛鶯弄語,有高柳鳴蟬相和,驟雨過,瓊珠亂撒,打遍新荷。
人生百年有幾,念良辰美景,休放虛過,窮通前定,何用苦張羅,命友邀賓玩賞,對芳樽淺酌低歌,且酩酊,任他兩輪日月,來往如梭,早在宋金南北對峙之時,趙秉文為天下文宗。
其悅元好問之才,謂少陵以后無此作。
使他名震京師,號為元才子。
身經亡國之痛后,他拒不出仕。
晚年不問世事,筑“野史亭”于家中。
纂《金史》以度余年。
他一生以詩歌獨步天下三十年。
為元代文章之祖,也是散曲的主要開創者之一。
元氏文風爭奇求勝,自成一格。
這首“小圣樂”曲牌,就是他的獨家創制。
后世文人中,有人說他的詞曲。
“構思宵渺,十步九折,愈折而意愈深,味愈雋”。
有人說他“慷慨悲歌,有不求工而自工者”。
今人續琨則稱譽他“隱為元曲豪放之祖”。
凡此種種,皆為中肯之評價。
他的散曲脫胎于詞,雖數量不多。
但以承前啟后計,居功至偉。
正是“千秋萬古,為留待騷人,狂歌痛飲”。
01,初期—關漢卿。
|,元,·,劉貫道《元世祖出獵圖》。
《感天動地竇娥冤》,節選,,元,關漢卿。
滾繡球,有日月朝暮懸,有鬼神掌著生死權,天地也,只合把清濁分辨,可怎生糊突了盜跖,顏淵,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,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,天地也,做得個怕硬欺軟,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,地也,你不分好歹何為地,天也,你錯勘賢愚枉做天,哎,只落得兩淚漣漣,雙調·沉醉東風,《送別》元,關漢卿。
咫尺的天南地北,霎時間月缺花飛,手執著餞行杯,眼閣著別離淚,剛道得聲保重將息,痛煞煞教人舍不得,好去者前程萬里,憂則憂鸞孤鳳單,愁則愁月缺花殘,為則為俏冤家,害則害誰曾慣,瘦則瘦不似今番,恨則恨孤幃繡衾寒,怕則怕黃昏到晚,大德歌,《四季》,節選,,元,關漢卿。
春,子規啼,不如歸,道是春歸人未歸,幾日添憔悴,虛飄飄柳絮飛,一春魚雁無消息,則見雙燕斗銜泥,夏,俏冤家,在天涯,偏那里綠楊堪系馬,困坐南窗下,數對清風想念他,蛾眉淡了教誰畫,瘦巖巖羞帶石榴花,秋,風飄飄,雨瀟瀟,便做陳摶睡不著,懊惱傷懷抱,撲簌簌淚點拋,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,淅零零細雨打芭蕉,冬,雪紛紛,掩重門,不由人不斷魂,瘦損江梅韻,那里是清江江上村,香閨里冷落誰瞅問,好一個憔悴的憑欄人,關漢卿生性倜儻,博學能文。
而且為人幽默,聰慧冠絕一時。
他曾在太醫院做醫生,由金入元后。
到戲劇繁榮的杭州客居,作《一枝花·杭州景》。
留有“大元朝新附國,亡宋家舊華夷”之句。
由于性喜自由,常流連勾欄瓦舍。
與倡優之輩往來密切,為一代梨園之領袖。
關漢卿與白樸,鄭光祖和馬致遠。
并稱元曲四大家,且位列四大家之首。
他一生著作等身,創造力極強。
筆下的人物,可悲可喜,儀態萬方。
無論是女性委婉細膩的心態。
還是雄渾壯闊的戰爭場面。
或悲戚慘淡的世態人情。
他都可描繪得天馬行空。
其兼采眾長,出神入化的筆法在當時無人能及。
02,初期—石君寶。
|,元,·張中,《,枯荷鴛鴦圖》。
《李亞仙花酒曲江池》元,石君寶。
雨后有人耕綠野,月明無犬吠黃昏,混江龍,東君堪羨,買春光滿地撒榆錢,你看那王孫蹴鞠,仕女秋千,畫屧踏殘紅杏雨,絳裙拂散綠楊煙,我逐朝席上,每日尊前,可臨郊外,乍到城邊,據此景好著人無意相留戀,詞云,鄭元和風流學士,李亞仙絕代嬋娟,曲池前偶逢情賞,杏園后益顯心堅,早遂了跳龍門桂枝高折,空余下蓮花落樂府流傳,石君寶以家庭,愛情劇見長。
著有雜劇10種,現僅存3種。
《魯大夫秋胡戲妻》,《李亞仙花酒曲江池》和。
《諸宮調風月紫云亭》,部部皆是上乘之作。
《曲江池》是根據白行簡《李娃傳》改編而成。
講述了妓女李亞仙與公子鄭元和的愛情。
劇中重點刻畫了李娃對愛情的堅貞和純潔的性格。
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,都比《李娃傳》有所提升。
石君寶的作品文辭質樸,情節生動,富于變化。
既適合案頭閱讀也適于搬演。
是元雜劇中頗具個人特色的一位作家。
03,初期—白樸。
|,元,·,錢選《扶醉圖》。
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,節選,,元,白樸。
常記得碧梧桐陰下立,紅牙箸手中敲,他笑整縷金衣,舞按霓裳樂,到如今翠盤中荒草滿,芳樹下暗香消,空對井梧陰,不見傾城貌,窗兒外梧桐上雨瀟瀟,一聲聲灑殘葉,一點點滴寒梢,會把愁人定虐,當初妃子舞翠盤時,在此樹下,寡人與妃子盟誓時,亦對此樹,今日夢境相尋,又被他驚覺了,《裴少俊墻頭馬上》,節選,,元,白樸。
混江龍,我若還招得個風流女婿,怎肯教費工夫學畫遠山眉,寧可教銀缸高照,錦帳低垂,菡萏花深鴛并宿,梧桐枝隱鳳雙棲,寄生草,柳暗青煙密,花殘紅雨飛,人和柳渾相類,花心吹得人心碎,柳眉不轉蛾眉系,為甚西園陡恁景狼籍,正是東君不管人憔悴,白樸8歲就在金元之亂中失去了母親。
幸而被父親的好友元好問撫養成人。
也許是受到元好問的影響。
他詩才橫溢,信手成篇。
離亂之殤使他自我放逐,流連山水。
常與前朝耆老聚飲,或交游于瓦舍勾欄。
以前朝遺民自適,由于對時局不滿。
曾多次婉拒出仕邀約,自愿一生隱逸。
卻不免憤世嫉俗,失落哀嘆。
他擅寫詞曲,寄情高遠,筆調嚴謹。
清麗樸素卻不失文采,滿心志向皆入曲。
多成傲世之作,為后人傳頌。
04。
初期—王實甫。
|《西廂記》插圖。
《崔鶯鶯待月西廂記》,節選,,元,王實甫。
仙呂·賞花時,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,門掩重關蕭寺中,花落水流紅,閑愁萬種,無語怨東風,混江龍,落紅成陣,風飄萬點正愁人,池塘夢曉,闌檻辭春,蝶粉輕沾飛絮雪,燕泥香惹落花塵,系春心情短柳絲長,隔花陰人遠天涯近,香消了六朝金粉,清減了三楚精神,王實甫活躍于元成宗元貞,大德年間。
是雜居的鼎盛時期,他的生平記載不詳。
似曾為官,與當時大多數讀書人一樣。
為梨園???,醉心“風月營”和“翠紅鄉”。
熟悉才子佳人式的風韻格調。
他的作品《西廂記》被譽為“雜劇之冠”。
共有五本二十折,每本之間都有情節的起承轉合。
豐富了藝術力和戲劇性,并在強烈的情感中。
表達了對人性本善和自由的熾熱渴望。
成為后人競相模仿的范本。
《牡丹亭》,《紅樓夢》等經典之作。
都從《西廂記》中汲取過營養。
05,初期-馬致遠。
|,元,·,顏輝《李仙像》。
天凈沙,《秋思》元,馬致遠。
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,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,《破幽夢孤雁漢宮秋》,節選,,元,馬致遠。
他,他,他傷心辭漢主,我,我,我攜手上河梁,他部從入窮荒,我鑾輿返咸陽,返咸陽,過宮墻,過宮墻,繞回廊,繞回廊,近椒房,近椒房,月昏黃,月昏黃,夜生涼,夜生涼,泣寒螀,綠紗窗,綠紗窗,不量思,馬致遠身上有著傳統文人的進取心。
他年輕時汲汲功名,向往“龍樓鳳閣”的生活。
但奈何生不逢時,仕途坎坷。
長期屈身下僚,只得以超脫曠達自處。
晚年看淡世事,放下一切名利。
以清風明月為伴,安享田園之樂。
怡情適性,返璞歸真,安然自得。
馬致遠乃梨園名士,有“曲狀元”的美譽。
他的散曲,亦雅亦俗。
在當時乃至后世都備受推崇。
雜劇中融入對時代的感悟。
以古托今,傷時局,嘆命運。
但往往勸人超然物外,尋求生命的升華。
是四大家中比較灑脫的一位。
06,中期—張可久。
|,元,·趙孟頫,《,幽篁戴勝圖》。
黃鐘·人月圓,《春晚次韻》元,張可久。
萋萋芳草春云亂,愁在夕陽中,短亭別酒,平湖畫舫,垂柳驕驄,一聲啼鳥,一番夜雨,一陣東風,桃花吹盡,佳人何在,門掩殘紅,蟾宮曲,《九日》元,張可久。
對青山強整烏紗,歸雁橫秋,倦客思家,翠袖殷勤,金杯錯落,玉手琵琶,人老去西風白發,蝶愁來明日黃花,回首天涯,一抹斜陽,數點寒鴉,賣花聲,《懷古》元,張可久。
阿房舞殿翻羅袖,金谷名園起玉樓,隋堤古柳纜龍舟,不堪回首,東風還又,野花開暮春時候,美人自刎烏江岸,戰火曾燒赤壁山,將軍空老玉門關,傷心秦漢,生民涂炭,讀書人一聲長嘆,張可久字小山,是元后期的散曲大家。
同喬吉和張養浩齊名,終其一生仕途平平。
古稀之年仍為幕僚,八十歲了還只是監稅小吏。
懷才不遇的他寄情山水,與人唱和間虛度年華。
張小山最擅寫景,語言清麗,華而不艷。
開元曲雅正之風,其詞雖含悲帶戚。
卻怨而不怒,這也與他常年沉抑的生活經歷有關。
李開仙評價他“瑤天笙鶴,不食煙火氣”。
07,中期—鄭光祖。
|,元,·趙雍,《,人馬圖》。
《迷青瑣倩女離魂》,節選,,元,鄭光祖。
醉春風,空服遍,面眩藥不能痊,知他這腌臜病何日起,要好時直等的見他時,也只為這癥候因他上得,得,一會家縹緲呵忘了魂靈,一會家精細呵使著軀殼,一會家混沌呵不知天地,迎仙客,日長也愁更長,紅稀也信尤稀,春歸也奄然人未歸,我則道相別也數十年,我則道相隔著數萬里,為數歸期,則那竹院里刻遍瑯玕翠,正宮,《塞鴻秋》,節選,,元,鄭光祖。
頻將濁酒沽,識破興亡數,醉時節笑捻著黃花去,雨余梨雪開香玉,風和柳線搖新綠,日融桃錦堆紅樹,煙迷苔色鋪青褥,王維舊畫圖,杜甫新詩句,怎相逢不飲空歸去,鄭光祖早年習儒,后來補缺當上了杭州路吏。
品性端方正直,為時人所敬重。
他不善結交官場,只與伶人過從甚密。
勾欄教坊中尊其曰“鄭老先生”。
是南方雜劇圈中的boss級人物。
鄭光祖筆下多為落魄文人,性格刻畫細膩入微。
辭藻俊美,意象開闊,感情真摯,一氣呵成。
王國維曾評價他的代表作《倩女離魂》。
“此種詞為彈丸脫手,后人無能為役”。
08,中期,姚燧。
|,元·劉貫道《消夏圖》。
中呂·醉高歌,《感懷》,二首·節選,,元,姚燧。
十年燕月歌聲,幾點吳霜鬢影,西風吹起鱸魚興,已在桑榆暮景,十年書劍長吁,一曲琵琶暗許,月明江上別湓浦,愁聽蘭舟夜雨,越調·憑欄人,《寄征衣》元,姚燧。
欲寄君衣君不還,不寄君衣君又寒,寄與不寄間,妾身千萬難,姚燧的父親為忽必烈幕府,元代最早的漢儒大士。
受到家庭影響,姚燧十三歲拜理學家許衡為師。
終生學養深厚,官運亨通。
但他始終覺得培養人才比當官更重要。
于是隨軍隊到各地興辦學校。
“五年三人蜀,十病九歸秦”。
姚氏一生鞠躬盡瘁,堪當官者模范。
他在閑暇之余,喜游山歷水。
了解風土人情,這使其散曲小令中。
浸染了濃郁的民間色彩,雅潔蘊藉。
淳厚雋永,他長于愛情心理描寫。
將繾綣悱惻之情,刻畫得絲絲入扣。
09,末期—張養浩。
|,元,·任仁發《,張果老見明皇圖》。
山坡羊,《潼關懷古》元,張養浩。
峰巒如聚,波濤如怒,山河表里潼關路,望西都,意躊躇,傷心秦漢經行處,宮闕萬間都做了土,興,百姓苦,亡,百姓苦,雙調,《雁兒落兼清江引》元,張養浩。
喜山林眼界高,嫌市井人煙鬧,過中年便退官,再不想長安道,綽然一亭塵世表,不許俗人到,四面桑麻深,一帶云山妙,這一塔兒快活直到老,張養浩出生于富裕之家。
少有才學,作《白云樓賦》。
被地方官賞識,入仕為東平學正。
后到大都活動,因文才卓著而得官。
其為人簡樸,后因直諫被貶為平民。
仁宗即位后重被起用,幾番沉浮后仍恪盡職守。
張養浩一生身經六朝,官至禮部尚書。
晚年歸鄉閑居,朝廷七請而拒出。
后治理關中旱情,積勞病逝于任上。
他的散曲文風豪放,氣勢恢弘,感情沉郁。
多以濟世愛民為題材,襟懷高遠,寓意深刻。
賦閑期間,他縱情詩酒,寄傲林泉,目之所及。
皆成文章,留下很多清麗自然的篇幅。
10,紀君祥。
|,元,·吳鎮《,墨竹譜》。
《冤報冤趙氏孤兒》,節選,,元,紀君祥。
仙呂·賞花時,枉了我報主的忠良一旦休,只他那蠹國的奸臣權在手,他平白地使機謀,將俺云陽市斬首,兀的是出氣力的下場頭,煞尾,憑著趙家枝葉千年永,晉國山河百二雄,顯耀英材統軍眾,威壓諸邦盡伏拱,遍拜公卿訴苦衷,提起冤仇淚如涌,要請甚旗牌下九重,早拿出奸臣帥府中,斷首分骸祭祖宗,九族全誅不寬縱,恁時節才不負你冒死存孤報主公,詩云,甘將自己親生子,偷換他家趙氏孤,這本程嬰義分應該得,只可惜遺累公孫老大夫,紀君祥生平無考,只知他與李壽卿。
鄭廷玉為同時代人,其代表作《趙氏孤兒》。
描寫了一個以復仇為主題的悲壯故事。
春秋時的晉國大夫趙盾。
被奸臣屠岸賈陷害滿門抄斬。
兒媳在幽禁中生下趙氏孤兒。
被門客程嬰偷帶出宮。
程嬰為保全趙氏孤兒。
向屠岸賈獻出了自己的親生子。
并借機投到屠氏門下,趙氏孤兒也被屠認為義子。
二十年后真相大白。
趙氏一門的血海深仇終于得報。
《趙氏孤兒》是最早流傳到國外的古典戲劇之一。
曾在英,法,意,德等多國上演,引起轟動。
偉大的悲劇性使其位居世界經典劇目之林。
是人類戲劇史上難得的瑰寶奇葩。
|,元·倪瓚《雨后空林圖》。
《趙氏孤兒》的轟動是元曲最后的輝煌。
公元1367年,朱元璋領導起義軍北伐。
次年攻陷大都,元順帝北遁。
國運不足百年的元朝,結束了統治。
起自金元之際,興于瓦舍勾欄的元曲。
有書生意氣,有世態人情。
隨斗轉星移,家國夢醒。
它的余音仍凌空繞梁。
歷數百年而回響不絕。
附元曲知識。
元曲興起。
元曲的組成,包括兩類文體,一是包括小令,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,二是由套數組成的曲文,間雜以賓白和科范,專為舞臺上演出的雜劇,“散曲”是和“劇曲”相對存在的,劇曲是用于表演的劇本,寫各種角色的唱詞,道白,動作等,散曲則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詞,從形式上看,散曲和詞很相近,不過在語言上,詞要典雅含蓄,而散曲要通俗活潑,在格律上,詞要求得嚴格,而散曲就更自由些,散曲從體式分兩類,“小令”和“散套”,小令又叫葉兒,體制短小,通常只是一支獨立的曲子,少數包含二三支曲子,散套則由多支曲子組成,而且要求始終用一個韻,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樣的名稱,如《叨叨令》,《刮地風》,《喜春來》,《山坡羊》,《紅繡鞋》之類,這些名稱多很俚俗,這也說明散曲比詞更接近民歌,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現實的深刻以及題材的廣泛,語言的通俗,形式的活潑,風格的清新,描繪的生動,手法的多變,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苑中放射著璀璨奪目的異彩,元曲的興起與發展,有著復雜的原因,首先,先代的社會現實是元曲興起的基礎,元朝疆域遼闊,城市經濟繁榮,宏大的劇場,活躍的書會和日夜不絕的觀眾,為元曲的興起奠定了基礎,其次,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,促進元曲的形成,再次,元曲是詩歌本身的內在規律及文學傳統繼承,發展的必然結果。
元曲體制。
元曲興起并代表這一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,就其本身而言則是由于元曲確立并完善了體制形式,曲的體制具體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。
1,宮調,宮調是指中國古代音樂的調式,曲與宮調出于隋唐燕樂,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宮四調,通稱九宮或南北九宮,包括有正宮,中呂宮,南呂宮,仙呂宮,黃鐘宮,五宮,大面調,雙調,商調,越調,四調,曲的每一個宮調都有各自的風格,或傷悲或雄壯,或纏綿或沉重,元曲中的戲曲套數和散曲套數,是由兩支以同一宮調的不同曲牌相聯而成。
2,曲牌,俗稱“曲子”,是對各種曲調的泛稱,各有專名,如《點絳唇》,《山坡羊》等總數很多,元代北曲共335個,每一個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,唱法,同時也規定了該曲的字數,句法,平仄等,據此可以填寫新曲詞,曲牌大都來自民間,一部分由詞發展而來,故曲牌名也有和詞牌名相同的,但是內容并不完全一致,此外,還有專供演奏的曲牌,但大多只有曲調而無曲詞。
3,曲韻,元曲在押韻方面嚴守《中原音韻》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,上,去,用韻上有以下特點,平仄通押,不避重韻,一韻到底,借韻,暗韻,贅韻,失韻。
4,平仄,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詩詞更嚴,而特別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。
5,對仗,曲的對仗要求比較自由,可平仄相對,也可平聲相對,即平聲對平聲,仄聲對仄聲,曲的對仗形式有“兩字對”,“首尾對”,“襯字對”等十三種,在語言的運用和詞序組合上有許多特點,主要表現在,有工對也有寬對,但寬對的現象更普遍,句中自為對,錯綜成對或倒字為對,如“忠臣不怕死,怕死不忠臣”,以俗語入對,6,襯字,曲與詞最顯著的區別是有無襯字,有襯字的是曲,沒有襯字的是詞,所謂“襯字”指的是在曲律規定必須的字數之外所增加的字,它不受音韻,平仄,句式等曲律的限制,襯字一般用于句首。
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,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,流傳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,套,部,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,含帶過曲,套數四百七十余套,雜劇一百六十余部,本,在眾多作家中,對元曲的形成作出開創性貢獻的是元好問,他生于金元戰亂之際,是名冠金元兩代詩壇的巨星,他的作品清潤疏俊,迥出時作,對元曲創作起著啟導統領,規范的作用。
元曲聲情特點。
元曲的宮調各具聲情,音樂韻律皆可從其宮調中顯現,元人芝庵〔唱論〕,大凡聲音各應于律呂,分做作六呂十一調,共計十七宮調,如下。
仙呂宮唱,〔清新綿邈〕。
南呂宮唱,〔感嘆傷悲〕。
中呂宮唱,〔高下閃賺〕。
黃鐘宮唱,〔富貴纏綿〕。
正宮唱,〔惆悵雄壯〕。
道宮唱,〔飄逸清幽〕。
大石唱,〔風流蘊藉〕。
小石唱,〔綺麗嫵媚〕。
高平唱,〔條暢晃漾〕。
般射唱,〔拾綴坑嶄〕。
歇指唱,〔急并虛歇〕。
商角唱,〔悲傷宛轉〕。
雙調唱,〔健捷激裊〕。
商調唱,〔凄愴怨慕〕。
角調唱,〔嗚咽悠揚〕。
宮調唱,〔典雅沉重〕。
越調唱,〔陶寫冷笑〕。
元曲分類。
元雜劇。
元雜劇,元雜劇又稱北雜劇,北曲,元曲,元曲包括元雜劇和元代散曲兩個部分,它在金院本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形成的,正當南戲盛行之際,北雜劇走向成熟,13世紀后半期是元雜劇雄踞劇壇最繁盛的時期,四折一楔子的結構形式是其顯著的特色之一,“一人主唱”是元雜劇的又一顯著特點,元雜劇唱與說白緊密相連,“曲白相生”,元雜劇還有一些特點,如劇本注重舞臺性,角色分工類型化,漠視生活外部形態真實,以類型化,象征化的手法,表現劇作的內在情緒,作家流逸的情思與本質性的真實生活相結合等等,完全具備了戲曲的本質特征,它走完了戲曲的綜合歷程,是嚴謹,完整,統一的,又是個性鮮明的戲曲藝術,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直接影響之下,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,并在唐宋以來話本,詞曲,講唱文學的基礎上創造了成熟的文學劇本,這比之以滑稽取笑為主的參軍戲或宋雜劇可說已起了質的變化,作為一種成熟的戲劇,元雜劇在內容上不僅豐富了久已在民間傳唱的故事,而且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,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文藝形式之一。
元散曲。
散曲釋名。
一,元代人稱為樂府或今樂府。
二,散曲之名最早見于文獻,是明代朱有墩《誠齋樂府》,此書所說的散曲專指小令,不包括套數,三,明代中葉以后,散曲的范圍逐漸擴大,把套數也包括進來。
四,20世紀以來的學者的論文,把小令,套數都看作散曲,散曲作為文體概念做終被確定下來。
散曲的產生與發展。
一,散曲的產生。
1,發源于金詞根據學者研究散曲產生于金元之際,產生于民歌俚謠,金代的詞已經出現曲的特點,傾向俚俗,率直,詼諧,淺白,金詞對大量北方俚歌俗調的吸收,金詞中的許多詞牌實際上已經是亦詞亦曲,很多詞在文學風格上已經接近后代的曲。
2,散曲輸入文壇成為散曲文學的主要途徑,金末元初文人沒有科舉取仕這條路可走,加上但是避世,玩世的社會思潮的影響,他們出入秦樓楚館,而大量名妓會制樂府,唱曲,她們將民間的歌曲大量修改,傳唱,文人與她們詩酒相樂,絲竹相和,久而久之,必然導致民歌時調與文人創作的結合。
3,樂曲的變化,宋金之際,北方少數民族相繼入主中原,他們帶來的胡曲番樂與漢族地區原有的音樂相結合,孕育出一種新的樂曲,散曲便應運而生。
散曲的體制。
一,小令又稱“葉兒”,是散曲體制的基本單位,其名稱源于唐代的酒令,單片只曲,調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征,除了單片只曲,還有一種聯章體,又稱重頭小令,由同題同調的數支小令組成,最多可達百支,用以合詠一事或分詠數事,如關漢卿《雙調,大德歌》。
二,套數又稱套曲,散套,大令,是從宋大曲,宋曲諸宮調發展而來的,體制特點有1,是由同一宮調的若干首曲牌連綴而成,2,各曲同押一韻,3,通常在結尾部分還有,尾聲。
三,帶過曲由同一宮調的不同曲牌組成。
經典元曲精選十首,word模板,1,《紙短情長》2,《體面》3,《離人愁》4,《起風了》5,《醉赤壁》6,《廣東愛情故事》7,《bingbian病變》8,《說散就散》9,《消愁》10,《追光者》1,《紙短情長》2,《體面》3,《離人愁》4,《起風了》5,《醉赤壁》6,《廣東愛情故事》7,《bingbian病變》8,《說散就散》9,《消愁》10,《追光者》。
原標題:【元曲精選十首,元曲歌曲夜啼烏】
來源《中原網》 編輯:胥午梅
2023年01月28日發布